這部片去年有在台灣上演,在越南也很紅,故事講的是一對男女,因為被主人苦待,從富有的主人家逃出來,成立家庭到後來小孩長大…一路上的遭遇故事。
有越南朋友告訴我那部片很好看,有台灣朋友說很難看,我看完的感覺是,這部片很寫實,
想要了解越南人的實際生活及過往的困苦遭遇,可以從這部片去了解。
片頭一開始,女主角的服飾吸引我的目光,這服飾是北越的傳統服裝,組成有三個部份:
Ao tu than, 四片衣:穿在最外面。但平時只穿普通的外衣,像片中女主角的衣服。
Ao yem :類似中國的肚,後面用挷的。
Non quai thao匾斗笠:頂平、邊寬、有系帶、流蘇。但平時婦女不戴這種斗笠,只用長布條園在頭邊,以固定長髮。(像片中女主角的頭飾)。
大家可以上去參考,大概就是這些女孩穿的樣子,不過老實說我不太喜歡這些相片,拍得有些露骨…
接下來男主角帶著女主角往南方逃,因為他們在北越,所謂的南方,不是南越,而是中部的會安,但因為中部和南部對於北部來講,都算是南方,會安省位在廣南省,離峴港很近。
在這邊的男女主角建立家庭的生活片段可以了解當時會安的狀況:
1.時常淹水:越南中部因為地勢的關係,每每颱風來總是首當其衝,受災程度最嚴重的地方,去年10、11月的颱風季節,就是屬中部的會安和順化省受災最嚴重,可見那麼多年來還是如此,沒有變化--當水災來時,每天睡在屋詹上還算不錯的情況,很多學生在上學的路上就被大洪水給沖走了。
另外,男主角也因為天災沒辦法出去工作,我想,越南的男性之所以常在家沒有工作,可能某部份原因是因為越南是以農立國,許多一家之主需要靠天吃飯,若是遇到天災,他們就會面臨失業的境況,反而婦女可以去外面兼一些細活養活家人。
2.華人聚集地:片子女主角因為要養家,不得不去賣母奶賺錢,在會安,最有名的就是會安古城,這地方以前有許多華人移居到此,又因為華人很會做生意,所以也特別有錢。
片中有演到華人家族的富有狀況,原來會安古城在當時是如此富麗堂皇…可見華人在當時的影響力可見一般。另外廣東華人也是最會吃的民族,竟然會想到喝人奶來養生…真的很不簡單。
3.兩夫妻靠賣淡菜為生:記得之前去過順化,當時吃過一種小蛤蜊,像一般的蛤蜊一樣,只是它長得很小,比小指甲還小,這種Hen是順化的特產,只要有加這個Hen的菜餚,準是中部的食物,越南人把它放在飯裡或稀飯裡,就改成海鮮飯或海鮮粥,很好吃。
片中兩夫妻就是靠賣這個Hen為生,女主角擔著扁擔,沿路叫賣,當人們買的時候,她就用一個小碗裝給客人,因為Hen很小,所以一小碗其實就很多了。這種Hen,在胡志明市一些賣中部食物的餐廳也以吃得到。很道很不錯。
另外,阿淑老師說,你看到胡志明市擔著扁擔沿街叫賣的人,十之八九是中部來的人。因為只有中部有這樣的習慣。不過這個情景我是在北、中、南越都有看過就是了。
4.戰爭:南北越戰爭時,以北緯17度線畫分界線,約跨到廣治及廣平省,於順化省的北方。中部就算是個戰場,片中最後兩夫妻大女兒的學校被軍隊攻擊,女兒被炸死、女主角則因為想賺多一些錢養家,而在每上打撈浮木時失縱。一個幸福的家庭就這樣被四分五裂。我想這個故事是在當時一個普遍的故事。
很多人的家庭都遭受到類似的苦難,天災加上戰爭,可能還有一些更慘的故事我們不知道罷了。所以我覺得這部片子很有代表性很很寫實。但片中提及越南人的精神、媽媽在教女兒白色長衫代表的意義時,很令我動容。越南人的精神有很多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一位看過這部片子的台灣朋友問我,這白色長衫對他們說來有這麼重要嗎? 為何女主角要這樣拼了命地去賺錢買衣服給女兒穿? 當時政府規定高中生的制服為白色長衫,就像日本的和服一樣,每個女孩到了年紀,家裡都會為她們準備一件,算是最基本的物質條件,片中的母親了解女兒想穿長衫的心情,另外,它代表著越南人的精神,在遭遇許多苦難、戰爭之下,他們仍然可以溫柔、高貴,堅毅地走過,就像白色長衫那樣。我想那是一種驕傲、一種認同。
另外,片中先生為女兒取的名字也令人會心一笑, 大女兒叫安,因為記念兩夫妻在會安這個地方落腳,後來的女兒陸續名為:玉米、洪水、富有…從小孩子的名字也可以知道當時的生活記錄、和父母的期望,很有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