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河內遊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河內遊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

河內寄宿家庭

時間過得真快,一下子就11月了,

辭掉工作搬到百科大學附近的生活也近兩個月了,今晚就來談談我的住所。

 

 我的小房間

剛開始找房子時,其實沒想搬過來這裡的,因為這個房子一個月USD150美金,有點小貴,不過,它倒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喔。


有冷氣、冰箱、衣櫥、電視、風扇、書桌、椅子、床、網路線、廁昕等,還可以和房東家庭一同使用廚房。所以雖然有點貴,但還是可以接受。

 

我與房東家庭是共用房子,不過房間是獨立的,第一層是客廳與廚房;二樓有兩個房間,是房東爺爺奶奶使用;三樓是爺爺奶奶的兒子與媳婦,還有他們的小孩使用;四樓就是我的小房間。

 

善良的一家人

這家人很善良,爺爺奶奶以前在百科大學工作,現在退休在家,這家中就屬他們兩最照顧我,雖然不願意讓我和他們搭伙,但是他們會提供一些白飯給我,讓我每次在家自已煮時,就不用再另外煮白飯。

 

 

剛來的時候,奶奶每次在廚房看到我就叫我吃香蕉,說是老人吃香蕉可以降血壓,所以家裡總是有"源源不絕"的香蕉可以吃。我曾經一度以為奶奶那個放香蕉的籃子會自已生出香蕉來,不然怎麼會一直都有吃不完的香蕉呢??

 

 

爺爺最常做的就是和4歲的孫子一同玩耍,他很有赤子之心。每每看到他和孫子玩耍的情景,我就想起已過世的爸爸,他沒有福份可以和孫子這樣地玩樂。很可惜。

 

 

爺爺的兒子在百科大學當老師,阿皇,35歲,是個眼睛大大、有點帥氣的哥哥,他也很有禮貌,對我最有興趣的話題就是台灣和中國的關係,還有台灣的政治。

  

媳婦是個瘦瘦高高的河內女孩-阿草,28歲,最近剛換工作,調到一個更大的銀行,負責一個新的系統工程,說是薪水比較高,不過壓力也相對大一些,每天中午她會騎車回家吃飯,說是為了和先生一起吃飯,培養感情。(越南人很多都有這個習慣,即使工作也要中午回家吃飯)

偶爾因為工作的壓力,晚上回家邊餵4歲的兒子吃飯,邊大聲斥責正在調皮的他,這時奶奶就會好口氣地幫孫子說話。說:"吃飯就好好吃,講話不要那麼大聲"之類的。

 

 而家中的小孫子-Bi,可想而知是個寶了,家裡四個大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再加上外公外婆的話,就是"六個大人疼一個小孩",有時候Bi會像個小霸王似的,偶爾"盧"起來,爺爺奶奶還要聽他的。

 

 晚上吃飯不是媽媽餵就是奶奶餵,所以Bi到現在還不會自已吃飯。有點太過寵了。(我另一個越南朋友-阿紅,兩夫妻獨立生活,小孩子三歲就開始自己吃飯了)不過因為Bi有著俊俏的外表,倒也是蠻讓人喜愛的。

  

孤單的媽媽

我想上帝帶我來到這個家庭是有祂的用意吧,一開始覺得阿草很幸福,有著好相處的公婆幫助,生活不那麼辛苦。不過,久了,慢慢發現,其實阿草過著有點孤單的生活。

 

阿皇和 Bi 沒那麼親,他最常和 Bi 說的話是:

"在太陽底下玩要帶帽子"、"吃完飯不可以跳,會肚子痛"、"這個很髒不要碰"…等之類的"規勸性"話語,感覺上他好像不太會當爸爸,好像應該有個人教他怎樣當爸爸似的。

 

 二樓的兩個房間,一個是他工作的地方,裡面有個電腦、一些玩具;另一個房間則是臥房,白天,他的工作室的門打開著;晚上,阿草和Bi 回來了,他的工作室的門就會是關著的,一個人關在裡面。另一個房間裡總是看到阿草和 Bi 一起玩、看電視、洗澡…等,很少看到他和 Bi 有什麼互動,

 

有時候我甚至覺得,Bi 好像是阿草一個人的,而和他沒什麼關係似的。 這樣的男人一點都不好,感覺在婚姻中了還是一個人似的。而阿草則是負擔了大部份的責任。

  

我想在亞洲,很多家庭是如此,我的原生家庭也是如此,父親總是站在一個副手的角色,從小,我和姊姊大部份的時間都是和媽媽一同渡過的,雖然父親常會帶全家人出去玩、去兜風,但絕大部分的日常生活,還是媽媽在管理。


這個年輕的阿皇,一方面自已不願意(或是不知道該如何做),一方面有其他人了(爺爺、奶奶、太太),也不用自己去帶小孩,所以和小孩不親近也是其來有自的。(阿紅的先生就不一樣,他和小孩子很親,也會幫忙照顧小孩)

  

看到這個孤單的阿草,我想起我的媽媽,她大半個人生就是這樣帶著我和姊姊長大的,一個人幫小孩洗澡、一個人和小孩玩耍、一個人教導小孩、一個人餵小孩吃飯…我只想和她們說一聲:媽媽,您辛苦了!!

 

 

學習北越家庭文化

很感謝上帝帶我到這個家庭,除了看到越南家庭的模式之外,我還學到很多越南文化,這些可是隻身在外租房子所看不到的文化,例如,他們全家人在吃飯前都會說”Xin moi an com”,意思是”請吃飯”,北越人在動筷子之前說這樣的話,是寒暄之意。


搞到後來,我自已和朋友在外面吃飯,若是沒說這句話,好像也動不了筷子似的,它變成了一種習慣。(之前在辦公室吃飯,越南同事也是會這樣說,不過那時沒有特別注意,只以為他們是客套而已。)

 

還有,他們有每天上市場買菜的習慣,對越南人來說,特別是北越人,冷藏的蔬果、肉類意味著”不新鮮”,所以他們每天上市場買一天吃的份量,當我看到市場上便宜的菜,然後買一大堆帶回家時,就會被他們唸,說一次不要買太多,放久了容易壞也會不好吃…之類的話。

 

現在上市場,我也不敢買太多了,只是一想到要去市場,就會好懶惰,到後來還是直接在外面吃了。呵呵… 

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塵封

2010.11.7

現在在整理一些照片,曾經以為某一個時刻發生的美好時光,自己一定不會忘記,

不過,經過一些時間、一些事情之後,那些曾經美好的時光早已經被丟在腦海裡的某個角落,

直到看到照片,才又被呼喚出來。呀…對,我的生命中曾經有過這些人、這些事。

若沒有照片,早就把它們忘得一乾二淨了。


 

覺得人活在當下很重要,只有好好地過這一刻,才能創造出更好的下一刻。

雖然有一些人離開了,不過新的朋友會進來,美好的時光能夠再被創造出來。


 

曾經在團契裡被問到一個問題:如果你家中著火了,你只能帶走一樣東西,那會是什麼?

有人回答說:相片!!  要是我一定不可能帶相片的,因為它們很重又沒什麼價值。

燒掉也沒關係。回憶雖然美好,不過創造美好的明天不是更重要嗎?


 

若現在我回答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冬天的話,我要帶走被子。夏天的話可能會是錢包。

不過若真的發生的話,我應該是什麼都不會帶,一心只想逃出火場吧。


 

那些該讓灰塵打包的東西,就讓它們安心的去吧。

生命應該適時地丟掉一些東西,才能讓你更輕鬆地向前奔跑。

幸福是什麼?

2010.9.20


昨晚坐Xe Om,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間很大的婚紗店,兩層樓的店面,還有VIP的試婚紗間,旁邊有著超大的婚紗照片,新娘子露出牙齒笑著,一符”我好幸福”的樣子。讓人不禁也想披上婚紗嫁人,也可以像她那樣有著幸福的笑容。

這一幕快速地過去,我眼再度望向前方,心想,婚後的生活可能才是真正的考驗開始。
有幸福的婚紗照並不能保証有著美滿的婚姻生活。

婚後兩個人是否能同心吃苦?
是不是願意包容對方的缺點?
是不是願意屈就自已去成全對方?
是不是願意接納對方和對方的家人?
無論對方是殘或疾,都還願意不離不棄地陪對方一同走過?
我想那才是比較重要的。

那些幸福意象的婚紗照,不過就是商人玩的把戲罷了,
他們刻意製造出一個假象,吸引消費者,願者上勾,就乖乖把錢掏出來。

”廣告”說穿了就是”製造需求”罷了,電視、報章雜誌每天都在告訴我們:”我們需要這個、我們需要那個!!”可是我們的需要真有那麼多嗎? 舉兩個例子:

前陣子某家信用卡公司邀請名旅遊節目主持人Janet代言,這張針對女性消費者的”鳳凰卡”,打出的形象是自由、主權。廣告中Janet在海邊做瑜加、在空曠的公路上騎腳踏車,給人一符她非常自由自在、舒服的感覺。最後再打出信用卡的招牌。整個廣告透露著:”只要妳使用這張信用卡,妳也可以像Janet一樣地自在,一樣可以到處去”。

看完廣告後,我不禁讚嘆廣告商的高招,這廣告已經不是在”賣一個產品”而已了,而是在”賣一種意識”,讓人誤以為這張信用卡如此神通廣大,還可以給人自由的感覺。
殊不知現在用現金可能還比用信用卡更”自由自在”。如果你真的只帶這張信用卡出去旅行,對不起,你可能買不到一杯咖啡、一瓶礦泉水,也沒有辦法在越南坐公車,在沙霸的山上可是沒有刷卡機的。

你也許可以用信用卡提領到現金,但銀行可是照算手續費的,收到帳單後,你的心理應該也沒有什麼”自由自在”的感覺吧?

另一個廣告則是某家休旅車的廣告,片中一個父親開著這台休旅車帶著全家人在山林間穿梭,這父親說:「小時候爸爸常帶著全家人出去…現在我有能力了…也可以…。」我記得不是很清楚,但整個片子透露著一個訊息:”你要開這台休旅車,才能帶全家出去玩;你的小孩才會笑得這麼開心;你才會是一個好男人、好爸爸”

我想重點不是在”有沒有這台休旅車”,而是在於”你願不願意”的問題。如果你真的願意當個好爸爸、好男人,我想即便是沒有車,還是可以帶家人出去玩,例如散步或是騎機車帶家人出去兜風。(我的越南朋友,她們家四口人,先生騎著機車四貼,人家還不是照樣玩得很開心。)

如果你說:「那樣不夠氣派、不算是旅行!」那我想你可能已經中了廣告的毒了,而且還中得不輕!很多的”好爸爸”擁有氣派的休旅車,結果周末還不是讓車子插在車庫裡,自已倒頭睡大覺。

然而對我而言,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請認識的Xe Om伯伯帶我出去兜風,
明明已經繞了快大半個河內市了,回到家門口後只收我VND40,000(約80元台幣)
  
幸福是晚上在外面玩到很晚了,回到家後房東奶奶還沒睡,還塞了半串的香蕉在我手上。
  
幸福是在異鄉受了委曲,正哭得傷心的時候,
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聽到她說:「不要哭了,把眼淚擦乾,是誰欺負妳了?」
  
幸福是從外面回到住處時,聽到房東爺爺嚴肅地對我說,
今天他進我的房間換了電燈泡和換了一瓶熱水時。

幸福是擁有健康的身体和越南語的技能,加上足夠的金錢,
讓我可以坐在越南Xe Om伯伯的後坐,到處去探索許多美麗又顯少人知道的美景。

幸福是坐了很久的公車,去探望久久不見的鄰居,
坐在湖邊喝一杯冰涼的人面子水,和姊妹們閒話家常。

幸福是在異鄉還可以吃到道地的小肥羊火鍋,
加上從台灣帶來的大顆新竹貢丸。

幸福是在異鄉認識幾個也愛打網球的同好阿伯,
然後訂到很棒的球場,一起打場精采的球賽。

幸福是在下雨天的晚上,
坐在路邊攤吃晚餐也能認識到一個新朋友。

幸福是當有需要的時候,寫信給在異國多年不見的好朋友,
結果還收到對方的回音,得到適時的幫助。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
我想要和廣告上一樣的話會比較困難,因為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消費得起的,
每一個人的生活也不是完美的。

唯有關掉電視,離開虛偽的假象,閉上眼睛,用心體會,才能發現真正的幸福。

人文大學的新朋友

2010.9.18
 
來到新的環境,就在我感到孤獨時的第二天晚上,上帝派來了一位天使給我。她叫作-阿菊,河內醫藥大學夜間部的學生,白天在百科大學附近的Nha an A15 餐廳打工,那天晚上下著雨,我到Ta Quang buu路上一某個路邊攤吃東西,才坐下來不久,她就騎著車來到,然後坐在我的對面。
 
 
阿菊的皮膚白析,眼睛大大圓圓的,29。她的嗜好是睡覺,據說可以從晚上八點睡到早上六點,第一次聊天,我們就聊得蠻深的,吃完東西再吃個甜品繼續聊。
 
 
一直到後來,阿菊才跟我說,她看到我的銀手環,想到她的初戀情人,他們相愛五年,分手也五年了,阿菊仍忘不了他。這個男孩後來變心去愛別人,她則把男孩送給她的銀手環扔到環劍湖裡去。(真夠浪漫的了)她說這個銀手環裡面刻有她的名字,雖然樣式簡單,但卻很好看。
 
 
很巧,她是個天主教徒,加上這個銀手環,我想她是上帝派來的天使,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敢主動向男學生搭訕,怕人家以為我寂寞太久了。Anyway,也許是自已想太多了。阿菊邀我去她打工的餐廳吃飯,約好了明天見。
 
 
隔天中午,我到阿菊的餐廳吃飯,這邊比學校裡的餐廳還要大,可以容納100個左右的學生,
班上的日本同學Kaori說,那家餐廳不好吃,所以我就自已去了。
 
 
原來阿菊在這邊賣飲料,一進去沒多久就見到她站在飲料攤前面招呼學生,她熱情地問我要吃什麼,還教我如何買飯。我想她真的很會做生意。
 
 
這天在這裡我認識阿莊,她是百科大學環境工程系的學生,聊到後來才發現,原來她認識小光頭,上個月才去參加他辦的義診活動。話說小光頭是台灣暨南大學的研究生兼越語老師,本生是越南人但在台灣生活,常回越南辦義診活動,因為出家當和尚,剔了光頭,所以有學生給了他這個可愛的綽號。世界真的很小呀!!
在這邊也可以認識這樣的朋友,(所以壞事真的不能做哩!!)
 
 
另一個好朋友是同班同學Kaori,一個28的小女生,她想和姊姊想在越南經營服裝的生意,再出口到日本。小小年紀就很有想法,才來越南一年,越南程度好到讓她上過四次"Toi thu Ba"的節目了。
 
 
今天在課堂上,她說有一個小她四的Phi cong tre在追她,還說自已是may bay gia....真的要把我笑死了…那有女生說自已是may bay gia 的??也許是她一點都不老,所以敢這樣承認。
 
 
中午和她一同吃飯,我問她:「那個"小妳四"的朋友是……」,她說:「喔…妳說那個"phi cong tre"呀???」我小聲對她說:拜託…旁邊那麼多男生妳不會害羞呀??? 她好像沒覺得什麼。
 
 
若是要是我承認,我可能一頭撞死還比較快…"你要知道,在我們那個年代,社會是不這樣允許的!!即使這事真的發生了,也不會希望聽到人家這麼批評。"這真是一個超過30女性的心聲呀!!
 
 
註:
1.Toi Thu BA(周三晚上),是一個電視節目,他們請一些在越南生活的外國人來談談一些話題,外國人的怪腔怪調及在這邊生活的趣談,越南人很有興趣。
 
2.Phi cong tre lai may bay gia是一句越南俚語,直翻是"年輕機師老飛機",專指老牛吃嫩草,只不過這隻"老牛"是母的,"嫩草"是公的,有點像是姊弟戀那樣。

河內人文大學的新生活

2010.9.16
 
隔了一年九個月之後,我又回到人文大學來,只不過,這次是河內的人文大學,而不是2007年的胡志明市人文大學了。
 
 
雖然在河內一年了,很多事情對我來說還是很新奇、沒見過,早上吃了一碗"中藥鴨仔蛋",才真的見試到河內路邊攤的"極品",兩顆蛋加上一點中藥湯也才VND8,000,這邊的物價真的便宜很多,因為是學生區嘛,我也終於知道為什麼之前工作的保姆會把鴨仔蛋丟到四物湯裡去煮了。
 
我的打扮人家一看就知道是外國人,賣鴨仔蛋的婆婆還問我"好不好吃? 那明天再來喔!!" 
第一次在越南看到那麼多男孩子,河內的人文大學借用百科大學的教室上課,所以雖然我在人文大學上課,但事實上地址卻是百科大學裡面。百科大學是越南首屈一指的工科大學,像台灣的交大、清大那樣。所以男學生特多。
 
 
今天吃中飯,小小一間餐廳,3、40個人,只有我一個是女生,後來才走進兩個還算可以的女生,真是少得可憐。一個人坐在那邊也真夠獨單的了。
 
 
北越的男生的確比南越的男生帥多了,今天一邊吃飯一邊就看到至少4、5 個稱得上是帥哥的男學生,他們皮膚很白、很有氣質,比較像中國男生,不像南越學生都像剛從鄉下上來的一樣,黑黑土土的。不過他們也比較酷,都不講話,不會像南越的人,同桌吃飯也可以聊天。
 
 
總而言之,百科大學這邊的主要幹道"Ta Quang Buu",沿路上的小攤販賣著許多美食,雖然看起來有夠髒,但可是便宜又好吃哩。接下來還有一些時間去探索這塊陌生地。
 
 
前幾天有台商朋友問我:"幹嘛要搬去這麼遠的地方呀??"當時聽了有點後悔,心想:是呀,幹麻搬這麼遠?後來想想,才覺得那句話是從台商的角度來看的,
 
 
其實百科大學離市中心比較近,我的選擇是離開台商的生活圈子,到一個"比較越南"的地方去。這樣也沒什麼不好,只是一切剛開始,還不習慣罷了。
 
 
阿南說:妳要開放一點和他們說話,他們就會和妳說話了。希望他們的內心不要像他們的外表那樣酷就可以了,不然我也會很受傷的。
 
秋天的風吹起,我的新生活才剛開始,辛苦的生活也才剛開始。

勇敢

來到越南讀書、工作後,常遇到一些台灣朋友,

他們對我一個女孩子來這邊讀書的第一個反應是:妳好勇敢喔!! 或是妳好有勇氣喔!!

怎麼會想一個人到這種地方讀書?

 

 

其實,到越南讀書一直是我的夢想,

在接觸到一些越南朋友之後的幾年,我的心中就一直有著這樣的念頭,

當初決定時心裡也有過掙扎,(不過決不是不敢來的原因,而是一些現實的考量)

我想人在追求夢想的時候,都是會有過這樣的一段掙扎期的。

因為現實總是殘酷的,很多人會告訴你,作夢是作夢、生活總還是要回歸現實的。

很少人會因著夢想而成功的,這樣的人屈指可數。

 

 

第一個月在胡志明市時,我每天都很興奮,甚至是不敢想像自己已經在越南這塊土地上了。

雖然剛來時遇到很多困難,但靠著上帝的眷顧,也都一一克服了。

生活在這個地方,我不用什麼太大的勇氣,因為這地的老百姓其實蠻單純、善良的。

(越南朋友說,我不要騙他們就要偷笑了)

和這邊的人民相處時,我只要單單聽心的指示就可以了。

心會告訴我,哪些人是安全的、哪些人是可以信任的、哪些人是危險的,要遠離…等等。

 

 

在這過程中,比較需要勇氣的地方是,作出一個踏上夢想之路的決定,

這的確是需要一些膽量的,敢於走出不同的路,敢於活出自己的夢想。

 

 

對我而言,選擇與自己的夢想背道而馳的生活,那才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決心,

好像是把自己的靈魂出賣,每天為著毫無止境的名、利、金錢、地位、甚至是"想像中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那對我來說,才是"很勇敢"的事。

 

 

每個人對"勇敢"的定義不同,我想對我而言,應該是如此。 

聖誕。快樂

2010.12.11

一年一度的聖誕節要來了,

這個對於基督徒、天主教徒都很重要的日子。

 

 

2007年,12/16我結束在西貢一年的求學生涯,回到台灣,

剛回到台灣,很多事情沒辦法適應,

天氣、食物、人情、交通、甚至是語言…

                                    
                                                           2008年的台北新年快樂

 

記得聖誕節那天參加一個基隆市為外籍配偶辦的聖誕晚會,一個越南籍配偶用越南語問我:

妳來台灣多久了?妳來工作還是嫁過來?我一時不知道怎麼回答她。

要向她解釋:其實我是台灣人,到越南讀書一年,才剛回台灣…之類的話,太長了。

後來有人再問,我乾脆說:我是來台灣讀書的,已經來一年了。

 

 

 

和越南籍配偶一同擠在教會的長椅子上,我好想念越南的朋友們,不知道他們的聖誕節過得如何?

  

                                    
                                                                                  2008年的河內美庭運動場,那時天燈還沒有被禁

 

2008年的聖誕節,剛從台灣到河內工作兩個月多,在河內還沒認識什麼朋友,

我一個人到美庭廣場逛逛,放天燈,和賣天燈的大學生聊天。

 

 

美庭廣場上有聖誕活動,看著舞台上的節目有點無趣,我才坐下去不久就想走人,

因為主持人拿著麥克風狂喊,音響還不時傳來尖瑞的回音聲,聽到耳朵有點吃不消,

不過聽到聖誕節的詩歌還是令人感到熟悉,那年的聖誕節有點冷、有點孤單。

 

                                 

                                                                 上帝為我預備的弟兄姊妹

 

2009年的聖誕節就要來臨,感謝上帝在這一年中帶領我認識好多弟兄姊妹,

平時,我們一同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在聖誕節這個大日子要來臨的時候,我們更是忙著預備把大好的消息告訴更多的朋友。

很感恩今年的聖誕節我仍可以待在這熟悉的地方,和這這可愛的弟兄姊妹一同渡過。

 


今年的聖誕節我不再孤單,上帝的預備總是超乎我的所求所想,

我為此獻上無限的感恩,也祝福大家:聖誕快樂

我的越語班

我的越語班     2010.11.18

        越語班成員,左起韓國同學阿蓉、阿憲老師、日本同學阿香、我

 

今晚來談談我在河內人文大學越南語及越南學系的班,這個人文大學的校舍,借用百科大學的地方上課,一棟四層樓的建築物,分成兩邊,一邊是上課地方,一邊是外國學生的宿舍,中間是互不相通,我每天要從pho Ta Quang Buu(謝光寶路)穿越百科大學的學生宿舍,才能到達靠近Tran Dai Nghia路上的這個校區。

 

 越南學系的校區不大,由中庭和咖啡廳、兩邊教室的建築物圍起來,中間各有一棵很大的鳳凰樹和牛奶樹,所以無論是夏天或冬天,這中庭都會很漂亮、很"河內"。

  

我周一、三、五上的班聽說是越語系裡程度最高的班級,連四年制"大學班"的程度都比不上,因為聽說"大學班"裡有很多巴西和西班牙的學生,程度都不太好。所以也沒辦法上得很深。

 
 

 

先介紹班上的靈魂人物:阿憲老師,

他是一位近60歲的男老師,思想很現代、開放,善解人意、隨和,

他說,以後當他的兒子娶太太了,也希望不要和他們住在一起,他想要有自己的空間,

所以我認為他的思想很"現代",他不迷信,常說自己相信科學,以"科學人"自居,

他有輕微的禿頭,額頭很突出,有點像是山頂洞人的那種頭型,

可能因為這樣所以他很聰明。

第一次上他的課,我就很喜歡他。

 

 

他喜歡作詩,平時上課偶爾會唸他曾經寫過的詩給我們聽。(雖然有時我們聽不太懂,因為意境太深)平時除了上課外,最近和其他人編寫一本柬越字典,他年輕的時候曾經赴柬埔寨教授越文。 

班上除了我之外,還有其他四個學生:一個日本人、一個美國人、兩個韓國人,

 

 

日本同學Kaori(阿香)是這個班上最久的學生,今年才28歲的她,在這個學校已經學一年的時間,當初來是因為姊姊的關係,她姊姊也在這邊工作,她在這邊半工讀,畢業於外語系的她,英文很強,現在在某越南公司擔任英日翻譯的工作,她無論在校園的那個角落,都可以和任何人打招呼,她幾乎認識所有的人。問她為何認識這麼多人,她總是回答:因為我在這邊一年了嘛!! 

 (是呀…回想我在西貢的人文大學一年後,也是認識很多人了)

 

 

她和我同樣很愛越南,我們的想法很接近,都不太喜歡已開發國家,而喜歡越南的未開發,我們一致認為,越南是個很有趣、很有人情味的地方,處處都等著我們去挖掘寶藏。

  

她不喜歡和日本人相處,喜歡和越南人玩,她常說,公司裡有越南人的環境讓她很喜歡,她也常被人問到,要不要嫁越南老公,她的回答很妙:重要的不是那國人,而是怎麼樣的人!!(Quan trung nhat khong phai la nguoi nuoc nao, ma la nguoi nhu the nao!)

 

 在河內的一年中,她常被河內的男孩子搭訕,特別是附近百科大學的大學生,不過,因為她早已有一個美國男朋友了,所以即使是很要好的男性友人,都也僅止於朋友的關係,據她的經驗,河內的男孩子常搭訕她,即使知道她有男友了也是一樣"進攻",不過很奇怪,他們的攻勢一陣子之後就會戞然而止,最後一點也不會連絡,搞得連朋友也做不成。她覺得很膩了。

 

 她的夢想是和姊姊自創一服飾品牌,在日本販售,在越南製造。她希望未來她可以日本、越南兩邊跑。她的狀況和我很像,家中只有兩個女兒,我們又都是老么,所以特別了解彼此。

  

美國同學-Stephen,一個高大魁武的35歲男子,性格很好,當阿顯老師、我和阿香在課堂上亂聊天的時候,他總是安靜地聽,然後發出呵呵呵的笑聲,他在河內、胡志明市都工作過一陣子,發音很字正腔圓的北越音。

  

問他要不要娶越南太太,他則是想了一下回答說:也可以!!他好像還是不太習慣越南人對西方人的"熱情"。一次和他、阿香吃午餐,越南學生見到他西方人的外表,就迫不急待上前和他用越式英文聊天,他一符"你饒了我吧!!"的表情,他說,他在越南,常常就很多越南人想和他練習說英文,我說:你可以去做英文老師呀!!

可是他說不想,一符"我不喜歡做老師"的表情。他對工作也很挑剔,所以回到河內2個月了,還沒找到合意的工作。

 

 

韓國同學-阿蓉,是研究生,自費到越南系讀書,

最近回國考公費留學,她說如果考上的話,

就要請我們大吃一頓,大家都說,如果她考上的話,就超讚的了,

每天就專心讀書就好了,經費都不用擔心了。

而且生活還可以過得很好。

 

 

她研究的主題是”罷工”,韓國商人和台灣商人一樣,

在越南常被越南工人”罷”,問她為什麼不住在中和仁正,那邊韓商比較多,

她回答說,她不喜歡和韓國人相處,因為韓商社群太小,大家東一句西一句的,她不喜歡,

我想這一點和台商社群很像。

 

 

另一個韓國同學-阿基哥,

是在河內工作的韓商,39歲,之前在賣化妝品,現在則是在做建築牆飾的工作,

為了能夠待在河內,即使他已經會了很多越文,不過還是在這邊登記讀書,

阿顯老師體諒他的困難,特別開示他可以登記上課,每一次卻只來15分鐘就走人。

 

 

他的個性直爽幽默,雖然很常缺課,但每次一來就能帶給大家歡笑,

他的發音不太標準,聽他說越南語很吃力,

不過對韓國人來說,他的越南話其實已經很不錯,

他也知道很多詞彙。算是很利害的了。

 

 

這個班上,阿顯老師、阿香、Stephen和我個性很像,

我們都崇尚簡單生活,覺得生活快樂最重要,不需要太過追求物質、名利、金錢,

一次上課,我發現大家都是用Nokia的手機,

而且都是有手電筒的那種簡單款式,

從手機看得出一個人的個性,

我們是喜歡簡單及實用派的。

 

 

每次上課,因為同學的程度都差不多了,

所以重點不在課本,而是在思想、文化上的交流,

我們會透過亂聊天的過程中,了解越南的文化和習俗,

也會了解彼此國家文化上的差異,

 

 

”大學班”兩個程度較好的學生,

之前也是阿顯老師教的,常跑回來”旁聽”,

我們常開玩笑說,這個班是”碩士前班”,也就是為了讀碩士班而開的預備班,

遠遠在”大學班”之上,

內容包函了越南文化、藝術、思想、風俗習慣、飲食、音樂、地理、旅遊…等等主題,

每次都讓這兩位同學羨煞。

 

 

這個班上的笑聲和師生間的情誼,將會是我在河內一個重要且美好的回憶之一。

  
 

2009年11月20日教師節,我們送了阿憲老師一雙手套和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