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越南電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越南電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穿白絲綢的女人

這部片去年有在台灣上演,在越南也很紅,故事講的是一對男女,因為被主人苦待,從富有的主人家逃出來,成立家庭到後來小孩長大…一路上的遭遇故事。
 
 
有越南朋友告訴我那部片很好看,有台灣朋友說很難看,我看完的感覺是,這部片很寫實,
想要了解越南人的實際生活及過往的困苦遭遇,可以從這部片去了解。
 
 
片頭一開始,女主角的服飾吸引我的目光,這服飾是北越的傳統服裝,組成有三個部份:
Ao tu than, 四片衣:穿在最外面。但平時只穿普通的外衣,像片中女主角的衣服。
Ao yem :類似中國的肚,後面用挷的。
Non quai thao匾斗笠:頂平、邊寬、有系帶、流蘇。但平時婦女不戴這種斗笠,只用長布條園在頭邊,以固定長髮。(像片中女主角的頭飾)。
 
大家可以上去參考,大概就是這些女孩穿的樣子,不過老實說我不太喜歡這些相片,拍得有些露骨…
 
 
 
接下來男主角帶著女主角往南方逃,因為他們在北越,所謂的南方,不是南越,而是中部的會安,但因為中部和南部對於北部來講,都算是南方,會安省位在廣南省,離峴港很近。
 
 
在這邊的男女主角建立家庭的生活片段可以了解當時會安的狀況:
1.時常淹水:越南中部因為地勢的關係,每每颱風來總是首當其衝,受災程度最嚴重的地方,去年10、11月的颱風季節,就是屬中部的會安和順化省受災最嚴重,可見那麼多年來還是如此,沒有變化--當水災來時,每天睡在屋詹上還算不錯的情況,很多學生在上學的路上就被大洪水給沖走了。
 
 
    另外,男主角也因為天災沒辦法出去工作,我想,越南的男性之所以常在家沒有工作,可能某部份原因是因為越南是以農立國,許多一家之主需要靠天吃飯,若是遇到天災,他們就會面臨失業的境況,反而婦女可以去外面兼一些細活養活家人。
 
 
2.華人聚集地:片子女主角因為要養家,不得不去賣母奶賺錢,在會安,最有名的就是會安古城,這地方以前有許多華人移居到此,又因為華人很會做生意,所以也特別有錢。
片中有演到華人家族的富有狀況,原來會安古城在當時是如此富麗堂皇…可見華人在當時的影響力可見一般。另外廣東華人也是最會吃的民族,竟然會想到喝人奶來養生…真的很不簡單。
 
 
3.兩夫妻靠賣淡菜為生:記得之前去過順化,當時吃過一種小蛤蜊,像一般的蛤蜊一樣,只是它長得很小,比小指甲還小,這種Hen是順化的特產,只要有加這個Hen的菜餚,準是中部的食物,越南人把它放在飯裡或稀飯裡,就改成海鮮飯或海鮮粥,很好吃。
 
片中兩夫妻就是靠賣這個Hen為生,女主角擔著扁擔,沿路叫賣,當人們買的時候,她就用一個小碗裝給客人,因為Hen很小,所以一小碗其實就很多了。這種Hen,在胡志明市一些賣中部食物的餐廳也以吃得到。很道很不錯。
                                          
      另外,阿淑老師說,你看到胡志明市擔著扁擔沿街叫賣的人,十之八九是中部來的人。因為只有中部有這樣的習慣。不過這個情景我是在北、中、南越都有看過就是了。
 
 
4.戰爭:南北越戰爭時,以北緯17度線畫分界線,約跨到廣治及廣平省,於順化省的北方。中部就算是個戰場,片中最後兩夫妻大女兒的學校被軍隊攻擊,女兒被炸死、女主角則因為想賺多一些錢養家,而在每上打撈浮木時失縱。一個幸福的家庭就這樣被四分五裂。我想這個故事是在當時一個普遍的故事。
 
 
              很多人的家庭都遭受到類似的苦難,天災加上戰爭,可能還有一些更慘的故事我們不知道罷了。所以我覺得這部片子很有代表性很很寫實。但片中提及越南人的精神、媽媽在教女兒白色長衫代表的意義時,很令我動容。越南人的精神有很多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一位看過這部片子的台灣朋友問我,這白色長衫對他們說來有這麼重要嗎? 為何女主角要這樣拼了命地去賺錢買衣服給女兒穿? 當時政府規定高中生的制服為白色長衫,就像日本的和服一樣,每個女孩到了年紀,家裡都會為她們準備一件,算是最基本的物質條件,片中的母親了解女兒想穿長衫的心情,另外,它代表著越南人的精神,在遭遇許多苦難、戰爭之下,他們仍然可以溫柔、高貴,堅毅地走過,就像白色長衫那樣。我想那是一種驕傲、一種認同。
 
 
 另外,片中先生為女兒取的名字也令人會心一笑, 大女兒叫安,因為記念兩夫妻在會安這個地方落腳,後來的女兒陸續名為:玉米、洪水、富有…從小孩子的名字也可以知道當時的生活記錄、和父母的期望,很有趣。

電影"戀戀三季"觀後記

今天星期日,晚上沒事,再把戀戀三季這部片子拿出來看。從三、四年前第一次看這片子,到現在,每一次看都會有新的發現。這次我把字幕檔起來,學著用聽的,這一年學的越文讓我可以聽懂百分之七十,其中比較難的是荷花女和她老師的對話,因為都是詩詞嘛,所以比較難懂。
 
 
這次又發現,這部片子的拍攝背景應該是在胡志明市,從演員的發音和用字可以知道,片中的妓女是北越人、三輪車夫是南越人、荷花女是南越人…這是我之前看片子時聽不出來的,(那時也根本聽不懂…)
 
 
記得上次看這部片子是三年前,我剛從越南工作三個月回來,再把這部片子拿出來看,看到三輪車夫買甘庶汁時,心裡超級認同和興奮,因為越南人的生活少不了甘庶汁,這沁涼的又樸實的甘庶汁是越南的代表飲料。那也是有到越南生活過才會知道。(第一次看這電影時,我只是去越南玩了八天,對越南人的生活還不甚了解。(那時這畫面畫面對我來說沒什麼意義,也不懂為何導演要這樣拍)
 
 
這次看,又對這個三輪夫的個性感到認同,導演用這樣一個小人物,很真實地呈現當地一些小人物的性格,路邊賣甜品、賣飲料、賣早餐的小販、Xe Om哥哥,大多數的人和片中的車夫性格相似,他們認真樸實地生活,也腳踏實地的工作,不太喜歡去走「捷徑」做一些投機取巧的事。既使他們不太富有,在經濟上相對缺乏。(當然也有些人不是這樣,但我的經驗是:大多數的越南小人物的確像片子拍的那樣) 這個車伕很可以代表越南的市井小民。
 
 
這部片中有「水上市場」、「白色長衫」(Ao Dai)、Ao ba ba、「白色荷花」、「荷花池」、「三輪車」、「刮沙」…等鏡頭,導演用很細膩的手法呈現越南的美和文化,若大家有機會可以找這部片來看看,我覺得它是一部值得品味再三的片子。

電影「三輪車」觀後感

在台灣時已知道這部越南電影了,但曾經找遍大街小巷,就是找不到這部片子。來越南後,昕剛好有這部片,終於有機會可以看到了。(六月中看的,到現在有些忘了…)
 
片子講的是一個貧窮家庭(爺爺、姊姊、哥哥、妹妹),在經歷過一連串的洗禮後,終究歸回原來平凡但卻幸福生活的故事。裡面有幾點我覺得很有趣,又可以代表越南的特性及越南人的性格。
 
片中有一幕,談到這個家中收到一個寄錯的郵包一個磅秤,在家裡放了快半年了,兩姊弟因看爺爺年紀大了,還在做幫人家手工補胎打氣的工作,就勸爺爺換工作,拿這個磅秤去路上給人家稱,然後收錢,工作也比較輕鬆。但爺爺就是不肯,說是因為這磅秤不是自已家的,是別人的,他再窮也不能拿別人的東西。我覺得這一點就像越南傳統的教育,他們雖然窮,但窮得很有骨氣。因為他們的文化和教育本是如此。
 
 
我的越南朋友說,她小時候,媽媽叫她去買東西,若是有多的錢她謊報數字,私自吞下某些錢,若是這樣被大人知道,鐵定是完蛋的。她告訴我,她們越南人的教育都是如此,雖然家裡窮,但大人絕不會讓小孩偷別人的錢,寧可努力吃苦賺正當的錢。
 
 
這爺爺的堅持和兩姊弟的選擇成了很大的對比,弟弟被人騙去做壞事,後來加入黑幫殺人;姊姊則不得以被人唆使用肉體賺錢,剛開始她只是服務一些有怪疪的男人,沒有和他們上床,後來被人強暴。男主角-梁朝偉,角色是幫老闆娘做壞事的手下也是老闆娘的情夫,在知道姊姊被人強暴後,(他喜歡的是這個姊姊),隔天就去把這個男子殺了,(但殺人真的可以解決問題嗎???)。在經過這樣一連串的經歷後,這家人很幸運地可以重新過以前看似平凡卻是幸福的生活。(幸福是什麼,就是吃得下,睡得著,可以和所愛的家人在一起、所愛的人健康平安)
 
 
覺得劇中有一點特別有趣,就是在黑道控制弟弟的一棟舊房子裡,有一個漏電的插座,高度在人肩膀的位子,每每演員演一演,就會不小心被電到…然後大叫一聲後繼續演…不知道這個部份是導演刻意安排的,還是房子本是如此?? 真的還蠻幽默的。
 
 
不過,我倒覺得這一點很能代表越南的實際狀況,雖然我在越南沒有經歷過被插座電到,(越南電壓220伏特,被電到是很痛的),但我相信在越南的確有這樣的情形。昕說,他在北越有看過人家直接把電線連在插坐裡面,沒有插頭的,(這樣其實很危際),昕說在中國也有人這樣做,但大家習慣了,也覺得沒有什麼。聽起來真是可怕。
 
 
這些大概是我看電影的感想,若是大家對越南有興趣,可以找些越南片子來看看,有些真的還不錯看:
1.      戀戀三季
2.      青木瓜的滋味
3.      三輪車
4.      印度支那(片中有越南國服長衫古時的樣子)
5.      夏至
6.      情人(限制級,但片中的景色很美)
7.      奠邊府 (還沒有看過,戰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