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2
今天去越南工作的阿雅告訴我, 她不喜歡她的越南同事,因為她每次去那邊,那同事就問她:妳去那呀?? 阿雅說,她不喜歡這樣,她的同事好像在監視她…
不過,這是倒是一個越南人表現他們關心的方式, 記得我剛搬去越南區住的時候,每次出去, 我的房東看到,就問我:妳去那呀?? 一開始也覺得是不是她在監視我的行縱,我很不喜歡, 但久了才知道原來大家都這樣…
之前在越南,我搬去鄉下和草爸、草媽住,那時剛到鄉下,走在路上時,沒人和我主動攀談… 我覺得很悶,草媽就教我,妳看到人可以問:你去那呀?? (Co di dau day?) 或問:你去那回來呀??(co di dua ve day??) 草媽教我打開人際關係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去那呀??」, 可見這是越南人表現關心彼此的方式。
記得上越文課的課本裡也有提到這個情況,對話是一個外國人和越南人在聊天,那外國人正抱怨為她的房東喜歡問一些私事,例如:幾歲了?結婚了嗎? 家有幾個人? 要去那呀??…
然後越南人就解釋這是那邊的習慣,這只是文化上的差異而已。越南人問這個並沒有惡意,他們只是表現他們的關心罷了。 這個問題是每個外國人到越南必定要適應的一點。
最近回到台灣, 和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我也會想要知道一些關於對方的這些事情,感覺上好像是一種慣性,沒辦法停下來的。 (沒辦法,在越南習慣了) 感覺上好像是了解對方的這些事,才能夠和對方更親近一些, 這也是越南人彼此間的關係距離。(比較親近)
而在越南人的眼中,華人是很注重「吃」的民族,這個印象,是從華人們見面的第一句話:「你吃飽了嗎?」而得來的,我的越文課本提到:堤岸(Cho Len)這個華人區,從早到晚都不會缺少吃的東西,從早到晚,無論何時,在這個地方都可以吃到一碗熱騰騰的湯麵、或是剛出籠的包子,所以在他們的眼中,華人是個注重「吃」的民族。
但在台灣,記得之前有長輩告訴我,台灣人見面問「吃飽了沒?」,是因為以前戰爭,食物缺乏,人們常沒有東西吃。吃,對於人們來說是一件極重要又基本的事,(沒吃飽就餓死了呀…),所以人們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問別人:「你吃飽了沒?」,來表現自己對對方的關心。
文化就是這樣,若是只看表面,而沒有深入研究它的來源,不知道它為何會如此,容易有誤解,但只要知道這個文化、習慣的來源,就容易接受且融入了。這是個有趣的發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